晚唐浮生第一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第六十七章狮子大开口李守信很快被请走到驿馆住下。

  他也不着急,就老神在在地坐在馆驿内,看着来来往往的信使、官吏、商人。时不时和人聊上几句,收集信息。

  一名身材肥硕的胖子说道:

  一名军官怒道:

  有人说道。

  李守信惬意地给自己倒了一碗酒。听这些晋人官将抱怨,其实很有意思,也能非常好地了解晋地动态。

  石善友在云州的失败确实很致命。

  不光失掉了守御云州的主力,云州以东很多军镇的驻军也一并丢掉了。当初氏叔琮率州兵一路东行,连下数城,挺进二三百里,没有遭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就是明证。

  若非李存孝在文德县挡住了夏兵的话,很难说要被突进到什么地方。

  其实吧,在李守信看来。新毅妫蔚等地兵力空虚也不完全是好事。

  当年李匡筹率六万燕军至新州。李克用遣人挑衅,李匡筹全军出击,双方野战,燕军惨败,新州沦陷。晋军再至妫州、居庸关一带,燕军再次放弃坚固城关,与晋军野战,又惨败,让人一路打到幽州城下。

  燕军第三次出城野战,失败……

  然后就爆发内乱,为李克用。

  如果晋军也放弃坚固城防,主力出城野战的话,就有机会像料理石善友那样一举全歼了。只可惜,如今他们很务实,尤其是在兵力紧缺的情况下。

  有人叹道:

  有人吓得面如土色,连连倒酒,将话题扯了开去:

  众人轰然大笑。

  这话听起来有点假,但大伙都爱听,都爱聊。

  李守信也灌下一口酒,微笑不已。

  新毅妫包括幽州北边那些地方,素来是对抗契丹的第一线。从山后、辽西撤回来的百姓,一般也就近安置在这些地方。

  他们对契丹是没什么好感的。朝廷大挫契丹之锋,说起来还是很招这些人喜欢的。如此看来,情况似乎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

  李嗣本特意前往州衙,向李存孝告辞。

  李存孝的脸色不是很好看,问话时有些心不

  在焉。

  「走了。「李嗣本点了点头。

  李存孝又问道。

  李嗣本又点了点头。

  李存孝摇头道:「以前李嗣源便任此职。

  李嗣本苦笑道。

  他手里就是两千余骑,还能怎样

  李存孝目光灼灼得看着李嗣本,问道:

  李嗣本说道。

  李存信本是涿州刺史,调任莫州刺史,看起来没什么,但实际上大不一样。因为涿州、莫州在户口、财富上有天壤之别。

  李存孝一拳擂在柱子上,双眼通红,鼻息粗重。

  李嗣源从顺州刺史的位置上,慢慢升任忻代观察使便罢了。李存信这种小人,居然也能当上莫州刺史老天还开不开眼

  李存孝又问道。

  李嗣本无奈道。

  李存进本来是檀蓟镇使,这次出任瀛州这个大郡的刺史,其实也是高升了--镇遏兵马使是军职,刺史是地方职务,两者并无高低之分,但瀛州户口众多,懂的都懂。

  李存孝坐回了椅子。

  看来传闻都是真的。李存信、李存进比较受信任,都捞到了肥缺。李存璋本来是幽州留守,听闻要被扶正为幽州节度使。

  李嗣源因为种种原因,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本人不但遭受晋王斥责,收拢的各路溃兵也被勒令放归,交由晋王世子李落落统率,带到幽州--李落落已被任命为山后镇遏兵马使,统领檀蓟营平四州、归顺州及部分山后据点,兵马来源是大同溃兵以及之前暂归李嗣源指挥的幽州军士。

  涿州则交给了安福迁。

  呵呵,幽州、涿州、瀛州、莫州这些好地方,全没自己的份。

  李存信无耻小人也,却能当莫州刺史。安福迁败军之将,居然能刺涿州。

  还有什么好说的

  李嗣本有些担忧地看了李存孝一眼。

  他知道晋王在战事不顺的情况下,有些不太自信了。恰好李嗣源又乱来,进一步加深了晋王的不安全感。

  瀛莫镇使李嗣昭走后,这两个大郡被李存进、李存信瓜分。老实说,这两个地方钱确实多,但兵很少,基本都被调走了。

  李落落前往蓟州,这是掌握军权的。檀蓟营平户口不丰,但驻军不少,交由世子统带,可见晋王的心思。

  涿州交给安福迁有些看不懂。>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