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第541章 青楼的正确打开方式(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端着,是这个时代青楼“名媛”的一惯作风。

  自许多金,把大金锭子往那儿一拍,就能像现在娱乐场所那般排着队让你选的,那叫“娼”,而非“妓”。

  说的直白一点,“娼”出卖的是**,只要有钱就行,管你是屠户,还是卖菜的。

  而“妓”,玩的要高级得多,你得有钱、有名、有才,还得有精力,肯花心思。就算是这样,最后人家没看上你,还是白搭。

  她们出卖的是情感,或者说,是初恋的感觉。

  而那些名声甚大的名妓花魁,则又是另外一个层次了。

  他们出卖的,可以说是男人对女人的所有——幻想。

  美貌、知礼、博才、善解人意。

  琴棋书画、歌舞俱精,上得厅堂,入得帷床......

  反正,你可以在她们身上找到所有你想要的品质。

  这样的女人,怎么可能让你随便上手?

  这么说吧,青楼不是进去之后,自报家门,我是大才子谁谁,人傻钱多文采好,就能拿下的。

  更不是把钱往桌上一拍,老鸨立马嬉笑颜开地揣在怀里,然后扯着嗓子高喊:“如花~!接客啦。”

  好吧,这是逛窑子。

  去青楼,若相中哪位姑娘,第一次去是绝难见到人的。

  一般的青楼名妓,是不会因为你的名声就直接扑上来的,人家玩的那叫朦胧。

  当然、像柳七公那样的神人另当别论。

  反正第一次去,别说正主,你连正主儿身边的丫鬟都见不着。

  范仲淹为什么会和甄金莲生那段奇缘?纵使那时的范仲淹贵为潘阳太守,第一回去,人家也只是派了个十多岁的女童陪你坐坐。而且,这还算是给面子,优化了“流程”的。

  一般人第一次去,出来个老妈子就不错了。你还不能有一丝色急之相,必须气定神闲,留下诗文好词赠与姑娘,并说明改日再来拜会。

  然后,就可以走了。

  名妓们会从留下的诗词之采好,又合心意的进入下一轮。

  等你再来之时,没选上的自然是拒而远之,选上的也别高兴,还差得远呢。

  还时还是除了老鸨子,谁也见不着。不过,运气好的,能多得一样东西就是姑娘的亲笔书信,或是所作诗文的赏评,或是姑娘亲手所作的诗词,意为考校,也为交流。

  如此几番飞鸿往来,你被人家勾得心急火燎的同时,姑娘也在看你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过了上面这一关,再来之时,老鸨会把你请入楼中小歇。其间奉茶献酒,并让侍女、歌伎做陪,闲谈慢续。

  ......

  可别小看了这些下人,这都是正主儿身边的人,是代替主子来考察客官的人品、家世的。若是不中意,对不起,您出局了。

  如果过了这三关,恭喜你,终于能见到人了。但,也只是隔着珠帘远远看一眼。听曲子,谈续几句体己的话儿。

  这个时候就是比财力,比风流倜傥,比谈笑风生,比花心思的时候了......

  总之,你不但要姑娘爱上你的钱,爱在你的文采,更要人家爱上你的人。

  折腾到最后,真正能走到姑娘心里,进而走到姑娘房里的人,寥寥无几。

  ......

  唐奕没来到大宋之前就非常疑惑这一点,说句心里话,他觉得这事禁不起推敲,有点太扯淡了。

  别说是古代,就是在后世,泡个女明星、包个二奶什么的,都不用这么劳心劳神吧?就算是正经娶老婆也没这么费劲的?

  更不能理解的是,古人还乐此不疲,你要不按这一套的贱相来都不行,都不算你是风雅之士。

  直到唐奕真来到这个时代,设身处地,他才一点一点地理解了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青楼文化,一直延续到民国之后才慢慢消亡。为什么?

  因为,它失去了原本滋生的土壤。

  症结,就在华夏几千年的传统礼法之上——包办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汉人要写在律法里的规矩。

  上到皇天贵胄,下到升斗小民,谁也别想对自己的“爱情”做主。别管你是谁,谁想做自己的主,谁就是找抽。

  就连唐奕这个骨子里就刻着现代思维的后来人,也不得不屈服在“包办”的淫威之下。

  所以,青楼成了文人们唯一品尝“自由恋爱”的土壤。

  这里挥洒的不仅仅是**和占有,还有爱情最本质的东西。

  ————————

  青楼在大宋的存在,是扭曲的,即被排除在世风之外,又被最“讲礼说法”的士大夫趋之若骛。

  是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