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郭嵩焘曾国藩在保定直隶总督署会面的次日,上谕明发,轩郡王为“特派全权钦差大臣”,赴天津,迎接“美利坚合众国访华代表团”。

  美国人已经到了日本的长崎,正在小做休整,不日就将由长崎首途天津。

  上谕发布的第二天,关卓凡便离京赴津,一天也没有耽搁。

  掰掰手指头,日子已经很赶了——美国人到埠之前,关卓凡在天津还另有极重要的事情要做。

  辰初一刻出发,到达天津小站军营的时候,是次日巳正三刻。

  一进军营,关卓凡的第一件事,是叫伙房整治三四样精致些的菜肴,送到自己的“签押房”——就是办公室。

  他略洗征尘之后,菜肴便做好送了过来。勤务兵布菜,关卓凡看着不大妥当的地方,一边亲手调整,一边吩咐图林:“请田先生。”

  图林去了,不一会儿,门外卫兵高声唱名:“田先生到!”

  咦?轩郡王礼贤下士也就罢了,居然连卫兵都称“先生”而不名,这是一位什么来头的人物?

  关卓凡朗声说道:“请进!”

  门帘掀起——是图林亲自打的帘子。

  “田先生”进来了,并足立定,举手行礼:[“报告!田永敏……奉命报到!”

  这个报名,中气不足,语气迟疑,且很不标准——忘了报自己的职务衔头,听起来,一副慌慌张张不甚自信的样子。

  往来人身上看。呃——

  这位“田永敏”。身材十分瘦小。却长了一个硕大的额头,他穿的轩军军服,松松垮垮的,似乎大了一号;头上的小平顶军帽,被他的大脑门一衬,却又显得小了一号。总之,一眼看上去,整个人十分别扭。甚至颇有几分滑稽。

  “田永敏”虽然努力挺胸抬头,旁人却一眼就能看出,他并没有受过什么真正的步操训练。

  古怪的相貌不合体的服饰,加上别扭的站姿,这个……

  除此之外,“田永敏”脸上的神情,也非常复杂:是一种紧张疑虑和讶异混合在一起的表情。

  再细看,他的臂袖上,缝着“作战参谋”的臂章。

  作战参谋?不过是副营级而已。为他掀帘子的图林,虽然顶着“团长”的头衔。却是地道的副师级,高过他好大一截。

  这样一位形容卑琐的中低级军官。轩郡王以下,居然礼遇至此?

  关卓凡还了礼,含笑说道:“良庵先生,许久不见,风采依旧!嗯,今儿中午,咱们就别去吃食堂的大锅饭了,我陪先生在这里小酌几杯,如何?”

  田永敏脸上的神情,愈加讶异了。他放下行礼的右手,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嗫嚅了几下,低声说道:“是,永敏谨遵王命。”

  “入席”后,田永敏愈加紧张,额上见了汗,手和脚也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田永敏,字藏六,号良庵。

  不过,去年年底的时候,他还不叫这个名字。

  那个时候,他叫“大村益次郎”。

  *

  *

  鹫飏岭之役,大村益次郎做了轩军的俘虏,然后被迫表示“愿为贝子爷效力”——不这么说不行,大村益次郎心里清楚:若不“输诚”,这位贝子爷会毫不犹豫的杀掉自己,连不问世事隐居终老的机会,都不会给的。

  轩军征日归国的时候,大村益次郎的伤,还没有百分百痊愈。关贝子说,轩军的军医,水准较高,军医院的医疗条件也比较好,大村先生就跟了去,到中国养伤罢!

  这是面子上的说法,真实的原因,彼此心照:既然“愿为贝子爷效力”——这件战利品,关卓凡自然是要带走的。

  你要我做什么呢?

  到了中国,大村益次郎被安置在天津小站军营。他的房间外并没有士兵把守,也没有任何人跟他说过,哪儿能去哪儿不能去,但大村益次郎除了养伤看书,几乎不出房门一步。

  这段时间,他的唯一的访客,是松江军团参谋长施罗德。

  施罗德是个典型的军事狂人,言辞便给,异常健谈;大村益次郎学识渊博,军事之外,船舶土木医学艺术,皆有颇深的造诣,两个人的共同话题很多,很快,便互相引为知己。

  但是,不管聊得多么热烈,施罗德从来没有提过,“亲王殿下”将要大村先生做什么工作?这个念头,日夜萦绕在大村益次郎的脑海中,但他从来不敢主动询问。

  伤愈后不久,大村益次郎的第一份差使来了:军团后勤参谋,归军团参谋长沃纳.施罗德管带。

  大村益次郎大舒了一口气,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投入到新工作当中。

  自此,轩军天津驻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