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第六十四章 方寸之印,九鼎之重(1/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沉默片刻,慈禧尽力压抑着的感慨,用平静的声音说道好罢,这个事儿,就照你说的去办罢。”

  “是!”关卓凡说道,“臣谨遵懿旨!”

  顿了顿,“臣打包票,太后回銮北京之时,此事必已经……谣诼消散,天朗气清,不然,臣甘受严谴,亦……无面目立于天地之间矣。”

  一股酸热之气,涌了上来,慈禧努力控制着,不说出更有感情色彩的话来,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你。”

  “谢太后。”

  寝卧中,又一次沉默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慈禧轻轻的笑了一笑,说道行了,把拿出来吧!”

  关卓凡微愕请太后明示——?”

  ,你还没有准备好吧?”

  诏书,用印,用“御赏”和“同道堂”的印。

  关卓凡大为狼狈,赶忙站了起来,说道太后说哪里话来?臣早就说过了,嗣皇帝谁属,仰赖宸衷独断,岂有皇太后圣裁之前,就拟定诏书的道理?至于两宫皇太后是‘垂帘’还是‘撤帘’,除了两位皇太后自个儿,天底下,岂有第三人可是置喙的?”

  慈禧明知关卓凡说的是假话——旨稿一定是已经拟好了的,不过,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心头还是不由掠过一阵快意。

  她好不容易才忍住了进一步讥刺他的欲望,说道你说的也是——那,就催一催北京那边儿,手脚麻利着点儿,大伙儿……可都在等着呢。”

  “大伙儿可都在等着呢”——这句话,依然暗含讥讽,关卓凡自然是听了出来,不过,他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示,先答了声“是”,然后说道现在北京、天津开通了火车,事事方便,今儿打电报,明儿中午的时候,旨稿就能送到了。”

  “嗯……火车这样,还真是便捷。”

  慈禧抬起头来,微微的出了会儿神,说道我回銮的时候,应该也是坐火车的吧?”

  “是!”

  顿了顿,关卓凡补充说道,“母后皇太后天津,事情比较仓促,‘花车’也没有太布置,太后回銮的时候,臣一定布置最好的‘花车’,供太后乘用。”

  “花车?”

  “就是太后御用的车厢。”

  “哦……”

  顿了顿,慈禧说道些些小事,难得你还想着。”

  “太后的服用,会是小事?”关卓凡说道,“再说,这也是臣的分内之事。”

  “嗯……”

  过了片刻,慈禧说道对了,你的进‘辅政王’的旨意,这一次,也一并明发了吧?”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勋劳的,臣实在是没有的,‘辅政王’的逾格之荣,全是出于两位皇太后的恩典,以及……”

  顿了顿,“臣‘皇夫’的身份,所以,臣以为,还是等嗣皇帝践祚之后,奉两宫皇太后临御百官,以恭奉懿旨之名义,颁行此诏,似乎……更加妥当些,现在,似乎……还不着急。”

  “奉两宫皇太后临御百官”——就是那个那个“很隆重、很盛大”的“撤帘”的仪式了。

  确实,如此办理,彼此的脸上,都有光彩。

  慈禧点了点头,“好吧。”

  彼此……再无话说了。

  过了好一会儿,慈禧轻声说道没别的事儿,你就跪安吧——我还要陪‘东边儿’,四周围的走一走。”

  “是……”

  关卓凡似乎还想说些,但终于没有说出来,单膝下跪,举手平胸,行礼退出。

  门合上了。

  过了一会儿,慈禧光洁的面庞上,两行清泪,慢慢儿的滑了下来。

  *

  *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两份旨稿果然按时“送到”了——一份是立荣安公主为嗣皇帝的诏书的旨稿,一份是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撤帘”的诏书的旨稿。

  因为是中午,两位皇太后要歇午觉,没有马上进呈;待两位皇太后歇过了午觉,关卓凡才亲自将旨稿送了上去。

  慈禧吩咐“开书房”,请了慈安,一同“御览”。

  “我也看不大明白,”慈安说道,“你看过了,讲给我听就好。”

  慈禧心想:你当然是早就看过了,没有必要再看第二遍啦。

  不过,面儿上没有任何异常,点了点头,“好!”

  先看立荣安为嗣皇帝的诏书。

  这份诏书,用的是两宫皇太后的口吻,大多数的文辞,都是冠冕堂皇的套话,并没有太大的意思,反正,立皇帝的诏书,遣词造句,都是大同小异,慈禧留意的,是诏书如何厘定荣安和前边儿的两位皇帝的关系。

  言及文宗,用的是“血嗣”,而不是劝进的折子普遍使用的“嫡嗣”。

  “嫡嗣”固然可以理解为“亲-->>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