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郗虑,又转头看了看路粹,沉声说道:郗御史,路祭酒,你等二人弹劾孔文举,可有详实罪证?若是有罪证,又都是从何而来?郗虑低头回答道:臣身为朝廷御史,为陛下效忠,为朝廷负责,自然不敢无的放失,臣弹劾孔文举罪名确凿,皆有御史台上下调查,以及北海涉桉官员招供,经过反复查证,绝不可能有假!路粹也说道:臣举罪名,条条属实!刘协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孔文举如此弥天大罪,皆由你二人审问而得了?郗虑和路粹对视了一眼,自然也是不好否认,也不可能否认了,便是齐声应是。刘协点了点头,忽然一拍宝座扶手,沉声说道:若是如二位爱卿所言,如此逆贼,为何能持续作恶这么多时间?!难不成这一段时间之内,各地大吏,朝廷九卿都是摆设么?!为何无人清查,直至郗御史,路祭酒二位爱卿才能揭开此事?其中可有朝廷官吏阻扰,可有尚书台政令不明之处?!查!此事必然大有蹊跷!继续彻查!大殿之中,群臣顿时脸色一变。看别人的山头起火,不管是觉得可怜可叹,还是幸灾乐祸,都是和自己有些距离的,但若是现在一把火要烧到了自家头上……陛下……郗虑一看苗头不对,便是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刘协一甩袖子,如此谋逆之辈,如今便是大汉之害,若不是爱卿彻查,又是如何能使得社稷安稳?查!继续彻查!朕就不信,仅凭孔文举一介书生,就能纠集如此众多凶徒!兵器甲胃又是来源于何处?金鼓旗角又是得于何方?!青州可否有贼人与其勾连?!颍川是否有内贼暗通气息?!郗爱卿!路祭酒!诗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此事就交待给二位爱卿了!绝不可就此而停止!当彻查谋逆,以绝后患!朕累了!今日便是先到这里罢,退朝!说完,刘协站起身,甩了袖子就走。百官无奈,不管是怎样的心思,也就只能是在黄门宦官的尖嗓子里面低头而拜…………=╮╭b……大汉三四百年之间,士族子弟进入仕途之后,从中层想要往高层爬的时候,升迁的途径其实和其后的封建王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首先是要进入对于朝廷的政策要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对于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对于朝廷的派系和人物之间的关连有一个整体上的认知,这就使得至少要达到侍中、监察御史,或是九卿之下的一些重要官职,甚至是三公之下的某曹之后,才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晋升点。然后,再外放到地方,担任某地的太守,重要大县,封国,并在不同的州郡之内调任两三次,如此才能积累到足够的资历、经验与人脉,这是第二步。接着,若是官员在担任地方大吏期间政绩足够出色,在朝中的靠山也足够硬朗,则是重新重新回中央,在资历、手段、能力,运气皆是足够的情况下,更是可以更进一步,成为朝中重要人物,位列三公,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这只是正常的升迁途径,对曹操等一系列的曹氏夏侯氏的人,却并不适用。这些曹氏夏侯氏的人,进入了官场之后,就像是闯进了庄稼地的野猪群,将原本庄稼地的规则搅合得一文不值。之前太乱了,各地纷争不断,朝不保夕,谁也不知道今天城头上挂着的旗帜,明天会不会就换成另外一种,所以也来不及去计较,也不会去想什么,能活下去就不错了。但是随着局势的渐渐稳定,三足鼎立重新形成,阶级之间的流动障碍就体现出来了。当然,各个封疆大吏的区域,比如斐潜,孙权等人也是如此,都有类似的问题。只是斐潜那边略好一些,坐在顶级的一些位置的人,都是在几次血雨腥风当中刷出来的荣耀,只有后来的几个人比如司马懿诸葛瑾诸葛亮这样的年轻一代,才还偶尔会被旁人质疑和敌对,但是再刷几次副本什么的估计也就没什么人敢哔哔了。像是庞统荀谌荀攸贾诩徐庶等人,基本上当下没有人敢去轻易的搞什么小动作,毕竟之前搞小动作的人都已经死了,死相极惨的摆在道旁。同时在斐潜治下,尸餐素位的直系无能之辈并不多,吃闲饭的和曹操孙权比较起来,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大多数官吏都是有能力的,中下层的官吏也是考试当中选拔出来的,所以上上下下自然也就矛盾相对少一些,大家几斤几两都有数。能不能升职,比划一番,能者上,庸者下,赢了就是风光上任,输了就是技不如人。没什么好说的,说了也没人会听。不服气就去考试!每年恩科也没禁止基层小吏参加,更没有什么三十五周岁的死亡线,或是叫做毕业线,所以只要有能力想要上,那么就有机会,也就自然少了很多的怨言。然而在曹孙二人这里,大批的本族子弟走捷径,往往也就意味着会存在某种隐患!曹操此处更是严重!外派地方为官,成为封疆大吏,看似远离了朝廷中枢,期间也颇为辛苦。但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官员而言,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因为本身大汉陈旧的二元君官吏架构,使得一旦有机会成为了封疆大吏,便是地方上的小皇帝!在提拔亲信、收买官员、拓展人脉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压力与竞争。只要用心经营,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亲信与朋党,日后进入朝堂中枢。也有人可以帮衬自己。可是现在,这些其他族姓子弟的晋升路线被打断了。然后曹操收拢各地郡县的时候,除了几个地方是打烂了之后收来的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区域都是翻修的,只是表面上绕开了原本id的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