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收苞米的王翠花看见有车来了,随手在马玲肩膀上拍了一巴掌,然后再往外一指,道:
说完,娘俩一起向院门口迎来。
赵军一下车,就先问候王翠花道:王翠花笑着答道:
赵军往院子扫了一眼,道:王翠花道:
王翠花口中的下屋,就是他们家仓房,放在仓房里虽然晾得慢,但都要下雨夹雪了,咋也不能搁外头扔着。
赵军今天出去跑了一小天,倒是没听着天气预报,但此时听王翠花一说,他知道自己的好时候快要来了。
就在二人说话时,解臣一手拎着熊肉,一手拎着熊掌过来,站到赵军身旁。
解臣先冲马玲点了下头,然后又笑着和王翠花打招呼道:
王翠花笑着应了一声,然后看了眼解臣拿的东西,忙问赵军说:
赵军笑道:
王翠花叹道:
说到此处,王翠花却是话锋一变,继续说道:
按道理说,人家来送礼,没有收一半、退一半的。可
赵军是自己未来女婿,所以王翠花也没见外,直接说那熊掌自己家不会做,干脆就不要了让赵军拿去送给别人,不也能收获一份人情么?
至于王翠花说自家做不好熊掌,那还是去年,赵军给了马玲一块熊肉和一个熊掌。马玲拿回来以后,王翠花用熊肉爖油,烙饼吃的一家可开心了。
而那只熊掌,王翠花第二天也把它焖了,还把大儿子一家叫回来一起吃。
可这道红焖熊掌,却让马家人很是失望,不知为啥,就是感觉味道不对,搁多少佐料都不行。
这时,马玲小声叫了王翠花一声,然后招呼赵军、解臣道:
王翠花这才反应过来,忙往旁一侧身,很是歉意地对赵军、解臣说:
赵军伸手从解臣手里拿过两嘟噜肉,分开递给马玲,在马玲把肉接过后,赵军又使熊掌两边拿了过来。
这时,王翠花还一个劲儿招呼赵军和解臣道:
赵军把双手抓着的熊掌往上一抬,对王翠花道:
王翠花惊讶地道:
赵军给这娘俩解释道:
王翠花闻言一拍巴掌,道:
说到此处,王翠花转向马玲,问道:马玲连连点头。
赵军笑着把熊掌递给王翠花,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
人是如此,野兽也是如此。
有人说野猪肉不好吃,那在有些地方啃草皮、吃树根的野猪,跟东北这个吃松子、核桃的野猪,肉质能一样吗?
还有熊,很多地方都有黑熊和棕熊。而这些熊,虽然都需要冬眠,但是在东北,熊在仓子里冬眠的时间会长达五个月。
从十一月份下第一场雪,一直到来年三月份,这片大山里的熊都要冬眠。
为了这五个月的冬眠,东北的熊要积攒足够的脂肪。
可对熊而言,食物真充足的月份,也就只有秋天这几个月。
在这段时间内,熊要大量的进食。软枣子是不错,一嘟噜一串子的长,但软枣子里不含脂肪和蛋白质。
蜂蜜里倒是有这些营养成分,但蜂巢少而且难弄了,所以熊再怎么喜欢吃蜂蜜,却也很难能吃到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熊在春夏季节,最喜欢搬倒木抠蚂蚁的原因。哪怕蚂蚁很小,熊吃起来都不够塞牙缝的,但熊也乐此不彼。
等到了秋天,熊的处境就好一些了。因为这个时候,该收干果了。于是,熊就奔着松子、榛子、橡子使劲。
可这山里榛子不多,松树和棹树倒是漫山都是。所以,熊瞎子就会去松树岗、棹树岗捡松塔、橡子吃。
而这两种东西对比,肯定是松子比橡子更好吃。
熊也不傻,它们也懂得挑好吃的吃。于是,熊在秋天时,首先会到松树底下找松塔吃。
这就导致了熊掌、熊脸上,乃至熊身上都沾了很重的松树油。
就说赵军捧着这
只熊掌,掌心处都锃亮,散发着一股松树油子的味道。在常年累月之下这些松树油自黑熊皮毛浸入其肉里,使得熊肉带着一股松树油的味道。
而松树油的味道跟松子香是不一样的,做成菜肴时,按赵军家这边的话说,有一股邪味,影响肉的味道。
所以,想做好熊肉就得按赵军说的,多用水紧几次。而他说的紧,就是用水焯。
在焯水数次后,熊肉里那股松树油子味儿消失,再烀、再焖,这肉就好吃了!
听赵军如此一说,王翠花才知道是自己没做好,紧接着便接过熊掌,然后又招呼赵军、解臣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