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被俘之事。

  待看完之后,赵桓嘴角扬起一抹冷笑:“你也有今天,报应啊!”

  他对自己这个父皇,可是一点同情都没有。

  一想到父皇强行禅位给自己,然后带着三弟赵楷逃往南方,就恨得牙痒痒。

  这他娘是人能干出的事儿?

  眼下得知父皇被俘,赵桓心里别提多畅快,就连胃口都好了不少。

  一碗面吃完,丢下二十枚铜钱,赵桓手捧报纸,优哉游哉地朝着书坊走去,开始一天惬意的生活。

  ……

  赵佶被俘的消息,随着《青州日报》传遍大江南北。

  这个消息对赵宋官员以及将领的打击巨大,无疑于天塌了。

  先前赵楷被俘,虽也感受到局势糜烂,可太上皇赵佶毕竟还在,不少人还抱着侥幸心理。

  眼下随着赵佶被俘,赵宋的官员将领再也没了坚守的理由。

  毕竟太上皇、陛下都被一锅端了,他们还坚守个甚?

  至于自立为王,他们从未没有这个想法。

  吸取了前唐以及五代乱世的教训,赵宋这一百余年,已经将武人彻底驯化。

  武将的脊梁骨被打断,哪怕勇猛如狄青,也落了个惊惧而死的下场,更别提其他人了。

  而文人……

  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自古以来,细数历朝历代,有干政的后宫,有造反的武将,有废立皇帝的阉党,有篡位的外戚,唯独没有造反的文官。

  文官自小接受的思想里,压根就没有造反这两个字,最顶级的理想,也不过是行伊尹、霍光之事。

  身后名,对文官而言比生前更加重要。

  在荆湖与齐军对峙的刘延庆,第一时间派人联系刘锜,献上归降书。

  两荆的各地州县官员,也纷纷开城受降。

  荆湖不费吹灰之力,纳入齐国版图。

  ……

  福建。

  建州,建安。

  府衙大狱中,刘光世、张俊两人盘腿坐在地上,无比狼狈。

  刘光世兴冲冲的赶到福建,本以为靠着护驾之功,能平步青云,结果到了浦城后,立马被迎面而来的当头一棒敲晕。

  太上皇并不在福建!

  还不等他从这个打击中回过神,便被建州知州用一纸调令骗到郡城,随后陷害栽赃,关进大狱之中。

  至于驻扎在城外的两万余宋军士兵,知州郑厚根本没费甚么心思,便轻易夺取了兵权。

  托了赵宋对武人打压的福,文官天然就高武人一头。

  区区一介知州,能如此轻松接管数万宋军,这放在其他朝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可在赵宋,却顺理成章。

  踏踏踏~

  一连串脚步声传入耳中。

  刘光世与张俊猛地睁开眼,目光中隐隐透着一丝期盼。

  算算时间,似乎又到了每日一次的焚香了。

  所谓焚香,就是狱卒拿来一个香炉,点燃之后,会有烟雾飘出。

  初次闻时,只觉怪怪的,让人犯恶心。

  可是两三日过后,刘光世便适应了,每日不闻上一会儿,就觉得浑身不得劲,闻得久了,只觉飘飘欲仙,忘却一切烦恼和苦闷,只剩下无尽的舒爽,如坠仙境。

  他们心里明白,这香有古怪,但却没法子,总不能一直憋着气不呼吸罢?

  况且,眼下身陷囹圄,保住小命才是头等大事。

  脚步声越来越近,刘光世双眼一亮,他听出了其中一道脚步声的韵律,乃是踱官步。

  果然,下一刻,一袭大红官服出现在视野中。

  刘光世蹭一下站起身,扶着木栅栏道:“郑知州,你我之间是否有甚误会?若以往有得罪之处,卑下在此赔礼道歉,还望郑知州海涵。”

  他到现在还一头雾水,自问与郑厚无怨无仇,莫名其妙的就被对方拿下大狱。

  郑厚似笑非笑地看着两人,不急不缓地说道:“本官与两位将军并无仇怨,甚至此前未曾蒙面。”

  此话一出,刘光世与张俊面上的疑惑更甚了。

  “呵呵。”

  刘光世谄媚地笑道:“既无仇怨,那便是误会一场,还请郑知州高抬贵手,卑下往后一定鞍前马后,唯首是瞻。”

  郑厚说道:“但伱二人,却与佛子大人结过仇。”

  佛子大人?

  听到这个称呼,刘光世与张俊不由对视一眼,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随着郑厚话音落下,一道高大魁梧的身影,踏步来到两人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