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问道:“如今山东初定,百废待兴,正值用人之际,先生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徐存并未立刻回答,而是说道:“吾有一事,想求教韩县长。”

  “何事?”

  韩桢饶有兴趣地问道。

  徐存问道:“韩县长若得天下,视西夏与金国如何?”

  这个问题,让韩桢不由意外,就连谢鼎与刘勉之都微微一愣。

  他以为徐存会问关于洛学发展之事,没成想竟是关于西夏与金国。

  韩桢从他身上,隐约嗅到了公羊学派的味道儿了。

  有点意思。

  念及此处,韩桢朗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臣见过县长!”

  徐存站起身,整了整衣衫,躬身一揖。

  韩桢微微一笑,目光落在刘勉之身上:“刘先生呢?”

  “臣见过县长!”

  刘勉之本就有出仕之意,否则怎会不远千里,随徐存来此。

  而这一路所见所闻,让他深知赵宋已然行将就木,而韩桢虽只占山东之地,但却如东升旭日,势不可挡。

  尤其是在见识了治下的补官,以及摊丁入亩的国策后,刘勉之更加深信不疑。

  所以,面对韩桢的招揽,刘勉之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应下了。

  “好!”

  韩桢大喜道:“得两位先生相助,乃是我之大幸。逸平先生任教育院院长,白水先生任副院长,教育院就拜托二位了。”

  “臣定当不负所托。”

  徐存与刘勉之齐齐躬身应道。

  “教育院新建,人手不足,左右侍郎外加门下郎中,共计五个实缺。补官可招募一批,但官员空缺,还需两位先生自行想办法。”

  韩桢的言外之意很明显。

  给爷从赵宋挖人!

  尤其是那些出身名门,且怀才不遇的大儒,可劲给爷挖。

  “臣明白。”

  徐存点了点头,脑中已经开始搜索起合适人选了。

  随着徐存与刘勉之的加入,四部五院中最后一个教育院也成功组建。

  这二人名望、才学、根脚都立得住,而且仅靠着一个杨时高徒的名头,就能吸引无数洛学士子前来山东。

  ……

  韩桢很开心,远在数百里之外的东京城,宋徽宗也很开心。

  朱贼被剿灭了。

  杨惟忠依旧勇猛,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便平定了朱贼。

  治不了韩贼,还治不了一个小小的朱贼?

  杨惟忠将在韩桢那里受的气,尽数发泄到了朱贼头上。

  荆湖方面,刘延庆正在修建战船,操练水师,准备再次讨伐钟贼。

  原本看似风雨飘摇的大宋,又重新稳固。

  但宋徽宗的好心情,并未持续太久。

  四月初九。

  在金国的怂恿下,西夏撕毁和谈盟约,对赵宋边关武、朔二州发起突袭,沿途攻城拔寨。

  宋徽宗大惊之下,顾不得苟延残喘的朱贼残部,赶忙将杨惟忠、王渊以及张俊紧急调回秦凤路,阻挡西夏军。

  正当宋军全力抵御党项之时,驻守在云中的金军突然袭取了蔚州,当众将蔚州守将陈诩斩首。

  四月十三,金军兵临飞狐、灵丘,蛮横的驱逐应州知州苏京。

  短短数日时间,蔚、应两州尽数落入金军之手。

  没了蔚、应两州作为缓冲地带,金人可随时南下,攻打太原。

  一旦太原失守,便可马踏开封。

  金人的意图,宋徽宗知道,朝堂之中的衮衮诸公同样也知道。

  但这个时候,朝中大臣在干甚么?

  在忙着弹劾谭稹。

  以蔡攸为首的蔡党,攻击谭稹才具平庸,不足以担当大任。

  最离谱的是,宋徽宗竟然赞同,觉得谭稹举措乖张,不会办事,不仅山后五州没有交涉下来,还惹得金军犯境,丢了蔚、应两州。

  金人犯境,不去谴责金人,反而将全部过错推到了谭稹身上。

  何其可笑!

  与一众朝臣商议后,宋徽宗下旨,调回谭稹,同时让驻守大名府的童贯,北上燕京,接任谭稹的职务,同时与金人洽谈赎回蔚、应两州。

  是的,用钱赎回蔚、应两州。

  如今宋徽宗面对金人,就一个办法,砸钱。

  至于动武,他哪有那个胆子。

  如今整个赵宋,都知金人勇猛,不可力敌。

  同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