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辍,勤学苦练,才能达到。

  苏泽叹息一声说道:“知易行难,阳明先生所说这两条虽然听起来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徐渭也沉默,世人虽然好谈心学,可如今的士林风气下,还是空谈的多,真正实践的少,反而不是阳明先生当年提倡的那样了。

  可圣人已死,圣人的学说也就不是圣人自己的了。

  “苏兄可想好了留下什么墨宝?”

  苏泽点头说道:“已然想好了。”

  徐渭惊讶于苏泽的才思敏捷,他说道:“那就请苏兄再登台吧。”

  两人再次返回书院广场的高台之上,徐渭坦然的对众人说道:

  “本次文会,福建解元公苏泽苏汝霖第一,诸位可有异议?”

  台下的年轻士子中虽然有人不服气,让苏泽这个福建人拿了文会第一,但是苏泽所讲的“诸夏蛮夷论”,又很对年轻人的胃口,更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徐渭宣布之后,没有人登台反对,徐渭宣布苏泽为文会第一,台下终于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文会第一!

  其中鼓掌最激烈的就是李贽、黄懋冲和赵秉忠了,苏泽能在浙江士子的文会中夺得第一,可是大大涨了福建人的脸。

  只不过浙江士子们脸上似乎都不太好看,恐怕不会大肆宣传这次文会了。

  徐渭对苏泽说道:“按照我们衢州书院的规矩,请解元郎留下墨宝。”

  几个年轻读书人抬上桌子,又有人拿上笔墨纸砚,苏泽铺开纸拿起笔,徐渭亲自给苏泽研墨。

  苏泽拿起毛笔,等到徐渭研墨好墨汁之后,就立刻在纸上挥毫泼墨,随着他一个一个字跃然纸上,徐渭的表情越发的精彩。

  等到苏泽写完,徐渭对苏泽重重行了一个礼说道:

  “解元郎大才,徐某拜服!”

  作为越中十子,徐渭恃才傲物是浙江读书人都知道的,大家纷纷好奇起来,到底能让徐渭如此心悦诚服的,苏泽到底写了什么?

  要知道徐渭可是“诗文书画”皆精通啊,到底什么样的墨宝能让他如此心悦诚服?

  这福建的解元还真的有点东西啊。

  接下来的徐渭的一句话,更是震惊了书院中的浙中士子。

  “苏兄这幅对联,可为书院门联!”

  要知道书院的门联就等于是书院的“校训”,苏泽的这幅对联竟然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两名读书人手持长杆登上台,他们将苏泽所写的对联挂在长杆上,高高的举起,众人看到了苏泽所写的对联:

  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因为是对联,苏泽这一次没有像“难得糊涂”那些写的那么杂乱,而是每一字仿佛都要从对联中跳出来,笔墨中充满了飞扬之气。

  “好联!”

  如果说之前的诸夏蛮夷论,还有读书人不服气,苏泽这幅对联一出,在场的浙江读书人就真的服气了!

  这幅对联对仗精妙,更重要的是特别契合书院。

  上联的读书声,对应的就是书院读书的场景,而苏泽下联的事事关心,又拔高了一个层次,指出读书人要心怀天下家国事的情怀!

  又有哪个读书人能拒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呢!?

  李贽更是说道:“衢州书院有此联,可名扬天下也!”

  众多浙江士子对李贽怒目,但是仔细想想竟然有几分道理。

  衢州书院曾经是天下文宗,可是自从王阳明去世之后,心学曾经遭遇过一段时间的打压。

  心学聪王阳明死后也开始分裂,如今浙江学派的王畿虽然还在世,但是在大明文坛的影响力却并不强,浙江主要靠着“越中十子”撑着。

  甚至王学浙派的影响力,还不如在贩夫走卒中讲学的泰州学派。

  衢州书院实际上已经从全国性的大书院,没落成地方性的书院了。

  而苏泽这幅对联一出,衢州书院反而要随着这幅对面扬名了!

  “好字!”

  又有一名读书人喊道,众人再看苏泽的字,才发现这幅字笔墨飞扬,竟然是一种从没见过的字体。

  可偏偏这幅字如其文,和这幅对联相得益彰。

  徐渭对于苏泽的字也是啧啧称奇,他心悦诚服的说道:“汝霖的字,可以开宗立派也!”

  苏泽谦虚了两声,突然说道:“徐兄,可否将那副字幡给我?”

  徐渭抬头看到飘在空中的“禁海平倭”字幡,点头说道:“苏兄若是喜欢,就赠于你好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