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340章 苦难不值得歌颂(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再刺眼的太阳而去,就像是冲进了太阳里。

  骏马速度,快的惊人,应是最快的速度了。

  “我,错了?”

  科学家茫然地站在原地,一直看着主君单薄的背影,直到目不能及。

  “是方才说的话太重了,还是……我真的哪里错了。”

  科学家原本便是秦墨,认识嬴成蟜的时候,嬴成蟜还不是长安君,而是成蟜公子。

  还是个孩童的成蟜公子特别喜欢去找秦墨,起初科学家还很是介意,他可没心情哄孩子玩。

  后来发现这个成蟜公子不吵不闹,就是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做事,这才观感稍好,但也只当做一个不务正业的王室公子罢了。

  ——王室公子应该理政,参与国事,而不是来看百工,这不是王室公子应该做的事。

  真正让科学家,乃至整个秦末,对成蟜公子大为改观的,是有一次相邦范雎下令,要秦墨联合农家一起让土地增产。

  ——秦攻六国,要海量的粮食,粮食从来都不够用。

  秦墨,农家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成功。

  千百年来,土地能产多少粮食是有限的,哪能说增产就增产。

  而时常厮混在秦墨中间的嬴成蟜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很是荒唐的建议——将屎尿这些污秽之物埋在土里,就能让粮食增产。

  秦墨,农家都对这个成蟜公子很无语。粮食是吃到嘴里的活命之物,种粮食的土地中怎么能掺和粪便这种污秽?

  想想就恶心,这怎么吃啊?这怎么可能让粮食增产?

  无人为之。

  于是,嬴成蟜找来祖父秦昭襄王嬴稷。对嬴成蟜百般疼爱的嬴稷一瞪双眼,发王令要秦墨,农家遵从其玄孙之命照做。

  王令已下,秦墨,农家再是万般不愿,也只能捏着鼻子将粪便灌溉在了田地中,种上粮食。

  第二年,粮食增产。

  秦墨,农家,从此对嬴成蟜惊为天人,农家有人甚至以为成蟜公子是农神后稷转世。

  这个时候,没有人再对播撒粪便种粮食有微词,也没有人不吃。

  众人只觉得,真香。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为秦墨领袖的科学家经此一事,便像个跟屁虫似的一直跟在嬴成蟜身后。

  在嬴成蟜的嘴炮输出下,科学家以杰出的动手能力做出了琉璃,曲辕犁,水车,纺织机等物事,真正让大秦帝国经济上升了数个档次。

  论对嬴成蟜的拥护,科学家绝对是属于第一梯队。

  嬴成蟜今日没有在宜阳城露出真容,若是其摘下斗笠,这些甘于贫穷的墨家门生将蜂拥而至,簇拥在其身边,用比尊敬科学家的眼神看着他。

  不信天,地,鬼,神的科学家,为了总领墨家门生,穷苦百姓。

  在宜阳县城中,将嬴成蟜宣传成了天子。

  在墨家的理念中,天子是代表上天来掌管人间的,天子在墨家中极其重要。

  君主和臣子,在墨子看来都是出于兴万民之利而产生的,他们从民众中不得已而被设立来制约百姓,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但为了实现对社会国家的有效治理,君臣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民主。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只所非,必皆非之。

  天子是人间的上帝,天子说出来的话就是绝对的权威,他认为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臣子只要认同就好了,臣子要对天子绝对顺从。

  包括他这个墨家巨子,也是臣子,也要听命于天子。

  臣子们要做的,就是将天子的命令传达给百姓,再把百姓各种情况向天子汇报,从而让天子可以合理治理整个国家,兴利除弊。

  这是因为墨家认为要实现广大百姓的利益,必须确定天子的绝对权威,天子上同于天,天子代天发号施令,人民只可服从于天子,这就是墨子的“尚同”思想。

  实际上,墨家学派的“巨子”,便是“天子”缩水版——墨者必须听命于巨子。

  墨家的制度就是通过这种模式组织起来的。

  创始者墨子认为,为了实现最伟大的利益,这种形式很有必要。

  科学家也是如此认为。

  若仅如此,墨家好像比法家舔君主舔的更厉害,墨家不应该定义为为民发声。

  墨家和法家的不同时,法家是为君主立法管民,而墨家是为百姓立天子。墨子之所以用天子不用君王,便是以天限制君王。

  ——发洪水,闹旱灾,一切的天灾都是上天在发怒,是天子做的不好的征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