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

  古代人的生命,更容易有意外,有的人好好的一场风寒可能就去世了,所以这个爵位降起来是很快的。

  不像之前,比如朱元璋的那些个儿子,什么周王、辽王、楚王、代王到现在还有呢。

  “这也是朕有意要几个儿子出京办事的缘由,立了功自然是能封亲王,若是荒唐过度,甚至犯下大错,便是朕的儿子,那也只有一个郡王给他当!”

  这个力度就大了。

  张璁亦有些微微一愣,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陛下有此决心,乃是社稷之福。臣张璁遵旨,这次议政之后,便草拟圣旨,列明细则,并交皇上批后明发。”

  “恩。其他人可有什么异议?”

  这话问出,在场之人大多沉默。

  皇帝一看就是有备而来,所以大多都不敢强出头,不是说贪生怕死到这种地步,主要是为这件事不值得。

  都二十年下来了,天子定了的事更改不了这一点,再笨的人也该明白了。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朱厚照现在手中有张璁,他愿意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所以自然不必客气,“还有一点,朕想嗦几句,此番改制以后,宗室之人入世做事,其中说不准还能有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总而言之,对于功劳大的,也不能框定了他的爵位,便是一定要降等袭爵。譬如说……朕的这些个儿子中,有一个是要继承大位的,剩下的人当中也会有不降等的亲王。”

  其实也就是清朝的铁帽子王。

  清朝对于宗室中人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成功的,既没有让这群人成为朝廷的负担,也没有哪个王爷能够威胁皇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将其中有才能得人用起来了。

  这的确很不容易。

  既然有此成例,朱厚照自然也就拿来主义了。

  王廷相赞说:“陛下如此做法,等级有序,赏罚分明,是为良策。”

  “不降等的亲王说起来实在拗口。”朱厚照略微想了想,“倒不如就叫一等亲王吧。降等袭爵的呢,则为二等亲王。只分两等。都记好了。”

  “是!”

  这件事虽大,但在大事频发的正德一朝,倒也还排不上号。

  朝堂上只是有些议论,可说要形成激烈的赞成派和反对派的对抗则完全没有。

  主要是因为这次被动了利益的宗室群体,经过上百年持续不断地打击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

  王府护卫没有。

  这二十年,便是一些王府庄田也没有了。

  至于这宗室身份,还不就是看皇帝对你态度如何?对你态度好,犯了错也给你硬捂过去,对你态度不好的,那一切免谈。

  说血缘关系,那朱厚照是最强的一个。

  而实际上,朱厚照就是对他们公事公办。

  这些年来,只要是闹出事,他就让大臣按照实情办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总不至于说出他这个皇帝的不是来,毕竟朝廷法度就这样规定的。

  然而这帮吃粮不做事的废物,如果没有身份带来的偏袒,哪个经得出‘公事公办’四个字?

  所以说倒霉的宗室这些年实在不少。

  现在他们没有力量,那自然就是任人随意揉捏。

  这第二个原因呢,就是传统礼教的那一派官员被赶走不少,现在是张璁在位,他用的这帮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实用。

  等到议政结束,

  大臣之间就开始相互之间谈论了。

  皇上既然下了这样的圣旨,那从此以后,一等亲王和二等亲王是一个天一个地,亲王和郡王也是一个天一个地。

  如此一来,这爵位可就金贵了。

  所以说,谁会是头一个亲王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