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零八章:血流成河(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如若不然,就是竭泽而渔而已,所以同知厅这边,现在多了一个职责,就是偶尔要为作坊排忧解难,给他们提供一些便利,譬如对作坊的聚集区域,要增加一些道路和桥梁的修建,还需兴建一些码头,除此之外,尽力要让差役不得去滋扰商户,其中种种的细务,贱民也是一言难尽。”

  朱棣听罢,却觉得这其中环环相扣:”为了向士绅征粮,就得废黜损耗,确保公平公正。要解决损耗,就需有商税,而要让商贾们不因商税而逃亡到其他地方,又要尽力不滋扰他们,对他们进行安抚……这……行得通吗?“

  高祥便道:“这一方面,需要同知厅办事稳妥,不出差错。除此之外,还有推官厅,推官厅要能及时收集到百姓的舆情反馈,确保不会生变。是了,还有照磨所,照磨所要约束官吏,使他们不敢越过雷池。再有就是下头各县,各县的县令、县丞,哪怕是主簿和典吏,甚至是文吏、差役,都需尽心竭力。”

  朱棣道:“你做同知的时候,对下头三县,可有了解?”

  高祥道:“略知一些。”

  朱棣随口道:“芜湖县的县尉是何人?”

  高祥立即就道:“刘武道,此人年迈,身子不好,不过自威国公打击白莲教以来,他也尽心做了不少事,带着县里的差役,阻止过几次征粮引发的乱子。”

  朱棣有些惊奇,又道:“那么当涂县的主簿又是何人?”

  高祥不加思索的就又道:“姓陈名舟,陈舟这个人,办事很谨慎,负责的就是钱粮的事,三县之中,当涂县的账目是最清楚的。所以贱民当初,都让各县的主簿,向这位陈主簿学一学。不过这一次,他也被罢官了。”

  朱棣倒吸一口气,越听越觉得匪夷所思。

  “你办事如此得力……”朱棣看了高祥一言,眼中有着掩盖不住的欣赏,他随即沉吟着,口里道:“这府中上下的事,尽都了如指掌,为何当初……不曾有人举荐你?”

  这是一个人才啊!至少这样的人,按理来说,不该只是屈居于一个府里的同知。

  “贱民并非是什么贤才,从前和绝大多数同知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高祥脸上没有一丝得意之色,反是平静地道:“至于陛下所询问的这些事,都是自威国公上任之后,为了打击白莲教,下官不得不去了解和走访的事,整个太平府,与其他的府不同,必须要有效的解决军令所引发的问题,这府中上上下下的人,其实多数和贱民一样,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这家伙倒是实话实说了。

  朱棣忍不住瞥了张安世一眼。

  而后,朱棣道:“知道你为何会在京察中评为劣等吗?”

  “贱民不知。”高祥不是纯老实人,这种问题这个时候,他知道自己是不能答的。

  朱棣则是冷冷一笑,他此时反而没有大怒,而后却是看向吏部诸官,冷声道:“你们呢,你们为何将他评为劣等?”

  蹇义等人,一个个只实实在在地跪着,默不作声。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讽刺,转而道:“京察之事,是谁主持?”

  短暂的沉默之后。

  功考清吏司郎中刘荣,战战兢兢地叩首道:“是……是臣。”

  朱棣死死地盯着他:“你认识高祥?”

  刘荣颤着声音道:“不……不认识。”

  朱棣立即就问:“不认识,为何他为劣等?”

  “他……他们……受到了检举……”刘荣道:“许多百姓,怨声载道,说他们在太平府作威作福,盘剥百姓……”

  朱棣道:“何人检举?”

  “乃……乃当涂县百姓杨丹以及芜湖县百姓邓聪人等……”

  朱棣此时倒是回过头来,看着高祥道:“他们是什么人?”

  高祥如实道:“乃本地富户,那邓聪还是至正年间的秀才,他有一子,也已中举,此番从他家里清丈出来的隐田,多达三千五百余亩。至于杨丹,此人隐田也在千亩以上。”

  朱棣点头,神色还算平静。

  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他突而对陈礼道:“派人……围了这了两家,此二户诬告,诬告者反坐,杨丹与邓聪,立杀。抄没他们的田产,家中其余人,流放新洲。”

  陈礼道:“遵旨。”

  随即挎刀而出。

  那刘荣听罢,似触电一般,整个人似是吓得魂不附体。

  检举的几个民户,都是这样的下场,那么……像他这些人……只怕……

  他惊得浑身颤抖,想也不想的就立即对着朱棣叩首,磕头如捣蒜,口里满是悲切:“陛下……陛下……”

  朱棣却是冷静地继续问道:“接到了检举之后,进行了核实吗?”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