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装满后,赵传薪回去。

  地基已经找人挖好,小雨不大,但深秋的雨格外刺骨。

  他盖房子,地基格外扎实。

  泥抹子手套一戴,聚沙成塔,整个基地都被岩石占满。

  基础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深度修正系数。

  如果上面土质结实,下面松软,地基太厚搞不好还要沉降。

  赵传薪让人挖了一块地,四周开好地基槽,中间抄平打夯。

  地基灌注岩石后,与中间地面一体连接。

  干这个活不能急。

  这里不是沙漠,沙子并非唾手可得。赵传薪做了个熔融石英玻璃注水留气泡的简单水平仪,一边盖一边找平。来来回回当沙子搬运工,比平日里工地上的骆驼还勤快。

  加班加点,弄到了晚上挑灯夜战。

  他的终极目标有三,其一是赶走驻满-洲里与海拉尔城的沙俄军队,将两座城完全占为己有;其二是遏制住辛亥年后沙俄策动的造反,守住国土;其三为终极目标,等待机会,等沙俄那边乱起来,他要趁机将边境线推过去一截。

  就好像尼古拉二世在辛亥年,想要趁乱朝这边多迈几步一样,赵传薪准备以其之道还施彼身。

  风水轮流转,谁他妈还没有个乱的时候?

  所以,他蛮可以现在将就着,避免大兴土木,或是半年,或是一年,或是两年,把满-洲里抢回来,用现成的衙门。

  也可以现在就建,今后此处就好像满-洲里的副城,或者胪滨府的某个部门办事处,或者单纯作为官货局的展览厅,或者今后这里会是一个进出口贸易的大市场……

  赵传薪选择后者,就看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因为他发现了在海拉尔地区的微妙平衡。

  满-洲里确实要比胪滨府更好,更繁华。

  但草原的牧民百姓,并不热衷那里,甚至许多人痛恨那里。

  所以许多商贾,等日俄战争一结束,买卖就做不下去了。说到底,人口在哪里集中,哪里就拥有财富。

  赵传薪建胪滨府,却能得到当地百姓拥戴。等将来夺回满-洲里,两地合并前途光明。

  一想到这些,懒散的赵传薪就多生出几分耐性。

  建筑这东西,可以工序复杂风格同样复杂,可以工序简单风格复杂,也可以选择工序和风格同样简洁。

  中式建筑就是工序复杂风格复杂,虽然漂亮,但做起来费劲。

  能盖简单的,没人愿意去建木质榫卯结构房屋;有炕和普通舒适的床,没人愿意花上一年两年去造千工拔步床。

  没必要知道吗?

  许多人吹嘘传统工艺,也只是打嘴炮,自己住着欧式装修的房子,天天给古人脸上增光添彩与有荣焉,像个没本事的败家子一样喋喋不休。

  传统工艺确实牛逼,确实高超,确实华美,但人类追求的是效率和简洁以及舒适。

  强调繁复的工艺实在没必要,人不可能越活越原始。除非有的是金钱、时间、精力,想追求什么都行,否则就别扯犊子了。

  赵传薪在设计自己的房子前,想过了许多,是要外表看着奇唬人世纪特结构却很简单的哥特风呢,还是法国的帝国风、路易菲利普风,还是英国第一次世博会的那个水晶宫,还是……

  这些看着都挺唬人的,尤其在这个时代。

  最后,他没选择中国风,也没有选择哥特风,他选择了省事儿风。

  那些花活,还是留着盖学校时候用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