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法师》 第484章 纽约十日维新(完)(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缝塞进马车。

  格伦维尔·哈珀拽进来,马车继续前进。

  他低头阅读,发现竟然是一篇反对种族歧视的文章。

  这就奇了,弗里茨·海因策怎么会参与这类勾当当中?

  文章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不但说明歧视在道德上的问题,甚至还关联到经济层面。

  弗里茨·海因策认为,如果放开种族隔离和限制,加剧人员的流通,华尔街经济复苏的时间至少减少一倍,国家将更加繁荣。

  他通过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连格伦维尔·哈珀都觉得言之有理。

  除此外,弗里茨·海因策特别强调了赵传薪近期所作所为。

  他声称:如果纽约不加以遏制这类歧视的风气,人人脑袋上都会悬着一把利刃,随时面临人身安全方面的顾虑。

  格伦维尔·哈珀看见赵传薪的名字后,不由得露出了苦笑。

  当得知陈宜庚就是赵传薪后,加上最近赵传薪在纽约搅风搅雨。

  此时,就算威廉明娜再来纽约,格伦维尔·哈珀发誓,绝不再和赵传薪争风吃醋了。

  这种事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收起了宣传单,去了银行。

  他发现,办公室里都在议论弗里茨·海因策和他的传单。

  毕竟那是昔日鼎鼎大名的铜王。

  “你说他为什么要做这种事?”

  “我猜,他赔了太多钱,心里不正常了。”

  “或许他故意制造噱头,或许有其它阴谋也说不定。”

  毕竟有前科,对弗里茨·海因策有意见的大有人在。

  这次的金融危机,根源就在弗里茨·海因策那里。

  格伦维尔·哈珀忍不住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弗里茨·海因策现在和赵传薪的关系很好?”

  “有这种事?”

  “当然,弗里茨·海因策其实就是在为赵传薪背书。”格伦维尔·哈珀有些自得的说。

  这年头,有见识,就会让人高看一眼。

  铜王弗里茨·海因策,华尔街,这些字眼足够登报了。

  以华尔街为中心,消息慢慢向周围扩散。

  弗里茨·海因策用了另一种方式,利用他的身份噱头,让消息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竟然比报纸的效果更好。

  华尔街只是冰山一角,他还雇佣人手,在a大道,在格兰德街,在布鲁克林的一些地区进行宣传,有的地方还大胆的打起了横幅。

  可能有些人从来不看报纸,但所有人都喜欢八卦,无论这个人是否承认。

  好奇心是戒不掉的。

  据说人类文明的开端,就与八卦有关。

  一天的时间,效果比赵传薪折腾好几日更好。

  现在,纽约都知道了远东屠夫因为歧视的原因大开杀戒。

  ……

  赵传薪已经打发掉了安德鲁·米勒。

  来美国的时间不长,但他好像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

  乃至于当要离开的时候,他的脑海总是隐隐提醒他还有事情没办。

  认真的思考后,他一拍大腿:还有小徒弟呢!

  他来到了百货公司,本要故技重施,引诱店员犯错误。

  然而,店员见他进门后非常客气:“先生,想买些什么?”

  赵传薪以为可能是这家店特殊,本就没有歧视的毛病,且热情。

  他说:“棉手套,羊毛围巾,枫糖,咸味脆饼干,薯片,巧克力,全都给我来一份。发条玩具,木马,还有别的玩具统统给我来一些。”

  店员热情的不像话,挑挑拣拣,拿来了一堆东西。

  店员还拿着一个火炮的模型:“先生,如果是男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

  赵传薪接过。

  这是一个盒子,盒子里面除了大炮模型,竟然还有通条和火药以及弹丸。

  大炮是金属材质,制造精美,还有点火孔,前置装弹。

  赵传薪翻来覆去的看了看:“这能点火?”

  “可以的先生,在地上挖出一个沙坑,把炮埋进去固定好,点火发射,可以击碎几米外的酒瓶子。就是贵一点,要2美元。”

  赵传薪的思维很奇特,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种玩具危险,但他反其道而行之:“买了。”

  他的徒弟,绝不能是柔弱之辈。

  打包好东西,他雇佣了马车,去了一家餐厅准备吃点饭再走。

  亚瑟·龚帕斯家里的厨子做的饭菜难吃。

  进了餐厅,他没看见隔离区,侍应生见了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