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一十三章 汪承林:这张老脸,算是丢尽了!(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寒暄一下,找了个位置坐下,没等多久就见到了汪承林一行人。

  他们一行来了八个人,明显是一个大团队。

  汪承林也主动做了介绍,除了基础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另外四个都是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分别是尤宇光、吕万同、田虹以及崔晓林。

  在见到王浩时,汪承林还是感觉有些尴尬,因为他们的研究就是王浩说的方向,但见了面尴尬过去也就平澹了。

  之后就直接进入项目评审会。

  王浩是坐在第一排,和吴晖院士坐在一起。

  吴晖小声问道,“你觉得他们这个研究怎么样?”

  王浩摇头,“方向错了。”

  “我看他们的结论还是很好的。”吴晖有些不解的说道。

  王浩道,“我不是针对他们,但是你看我们的研究,是结合交流重力场实验去研究超导机制,而不是说直接去研究高温超导材料。”

  “他们现在等于是跳过了机制,直接就想分析出材料,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雅文库

  吴晖思考着点了点头。

  汪承林团队对研究的讲解,就是直接进入到数学分析阶段,他们的报告也是这样,就是根据一系列实验数据,搭建对应的数学框架,来做出后续的研究分析。

  这个研究之所以被认为成果斐然,就是因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那么可以想象,后续有更多的数据支持,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结论,从而慢慢揭露出材料超导温度的规律。

  项目解释就是上去个数学教授,仔细对于数学分析工作做说明。

  整个会议厅里,大部分都是凝态物理领域的专家,但数学也是有一定水平的,牵扯到复杂数学的论证,想理解确实不容易,但只是数学框架与分析,还是能够听得懂的。

  上去做报告的数学家叫吕万同,五十多岁的年纪,还是个拥有一级职称的数学教授,水平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他讲解的非常细,“我们对于这一部分数据,可以列出对应的函数……”

  “再结合之前的数据,做出了相应的曲线分析。”

  “最终结果表明,复杂分子展现的超导激发趋向更高……”

  “……”

  台上吕万同做讲解的时候,也不由得频频的看下王浩。

  即便他是个一级的教授,能力水平也肯定赶不上王浩,尤其在数学分析领域,王浩才是最有权威的。

  吕万同都有点担心,他说到一半就被王浩打断指出错误。

  汪承林也注意着王浩,他也有同样的担心,但他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因为相关的数学分析工作,他也参与了进去。

  他们从头到尾,几次梳理整个过程,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另外,他们可是拥有四个数学教授参与工作,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有影响力的。

  三个臭裨将,顶不上一个诸葛亮。

  四个还不行?

  汪承林也知道一点物理实验室的成果消息,似乎是在交流重力场的研究上有新发现。

  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但是,不管物理实验室有什么成果,他认为双方的研究,已经不存在直接关系了。

  物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超导机制,而他们申请的研究方向是高温超导材料。

  这和交流重力场的方向以及超导机制方向的分离是一样。

  同样的起点,不同的方向。

  汪承林很确定他们的研究是正确的,数学方面肯定找不到问题,做出的相应推理也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

  在吕万同讲解完成以后,好多人都看向了王浩,想询问他的意见,汪承林团队的人都看了过来。

  王浩点头道,“数学分析上,完全没有问题。”

  “呼……”

  吕万同顿时轻呼一口气。

  汪承林也同样如此,也跟着露出了轻松的笑,即便是再有自信,他还是担心王浩会找出什么问题,毕竟对方的数学水平很高,已经高到让人自愧不如的地步。

  “但是……”

  王浩犹豫了一下,才继续道,“现在我可以发表一下意见吧?”

  “当然!”

  “请便!”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王浩身上。

  汪承林忽然担心起来。

  王浩点头说道,“我不是针对任何人,我只是针对研究本身。”

  “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要有进展,是要有意义,不管是理论研究也好,技术研究也罢,如果研究本身没有意义,那不只是浪费经费,也是浪费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