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也想看看,钳工升到二级会有什么好处。

  下班后,杨小涛和工友打过招呼,率先离开工厂。

  在大门口处接到小薇,然后坐上公交车,就往XC区图书馆赶。

  XC区图书馆是距离四合院最近的图书馆,虽然刚建立没两年,但图书馆就是图书馆,里面的藏书肯定多。

  咣咣当当半个多小时,杨小涛来到图书馆,看着并不高大的墙体,比起前世二流学院的图书馆强不到哪去,却是让更多像他这样的人能够看到书籍。

  踩着水泥台阶,看着石灰墙上的标语。

  “书籍是智慧的源泉,人类进步的阶梯!”

  慢慢走进大门,仿佛来到另一片世界。

  这里祥和,充满宁静。

  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空气中还有油墨纸张的气息,每排书架前,都有人或坐或站,翻阅着书籍。

  更有人选中书籍,拿到一旁的阅读区,贪婪的吮吸着书本中的知识。

  天色已经暗淡,图书管理亮起了灯,照亮读书人的前程。

  杨小涛站在这里,感觉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读书人,因为他读书是为了系统,为了学分,为了生活。

  可反过来想,眼前的人若不是为了生活,会来读书吗?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你好,同志。”

  来到图书管理员前,简陋的书柜上,摆着一叠书,后面坐着一个年纪四十多的中年妇女。

  “你好,有什么需要吗?”

  比起供销社里的服务员,这里的管理员有种后世顾客是上帝的服务态度。

  这就是读不读书的差别吧,起码待人接物上,素质就体现出来了。

  “你好,我是轧钢厂的工人,这次来想办理借读证!”

  说着,杨小涛拿出介绍信,递上去。

  管理员只是看了一会儿,没有核实,就开始办理借书证。

  很快,一个巴掌大小的小本子,就是这年代的借书证。

  上面有杨小涛的名字,籍贯和工作单位。

  后面几页,是要带回去借读的书籍名字,也是方便管理。

  在图书管里看书不要钱,但要是带回家看,每一本都要一毛钱的押金,等书看完还回来,没有损伤后就能退回。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一毛钱,加上充足的时间,就能将图书管里的书全都看完。

  当然,你要有时间才行。

  办好借书证,杨小涛在图书管里走了走,随后选了五本书,其实也是一本,只不过分成了五本。

  名字就是《资治通鉴》。

  现在,杨小涛发现读这种历史文不仅能读进去,还能当成生活的调剂品。

  最主要的是,这本书有白话文的,不像收购站那里淘来的书,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

  至于现代文学,还是留给以后吧。

  当然,杨小涛也没打算利用储物空间拿图书馆的书。不仅丢不起那人。更是不想玷污读书人的身份。

  来到柜前,将书登记好,交了五毛钱,然后就抱着离开图书馆。

  回到家中,已是黑夜。

  路过前院的时候,就三大爷家里还亮着灯,其它人家早就关灯睡觉。

  此时,估计也就七八点吧。

  “真是缺少娱乐的时代啊!”

  “难怪看场电影都成了十里八乡的盛事。”

  来到家,点燃煤油灯,升起炉子。

  将二盒面馒头热了热,随后就着剩菜吃完。

  小薇这时候也跳脱着,显然很兴奋。

  这几天里不断吸收光能,反哺给杨小涛的能量也多了不少,每天一点点的改变,让杨小涛的身体素质逐渐提升。

  若是继续下去,成为体育运动员也是早晚的事。

  当然,这小家伙的用处大着呢。

  “等天暖和了,就给伱弄个乐园。”

  杨小涛,逗弄着小家伙,对未来充满希望。

  吃过饭,小薇照例躲进木头里,不时露出头,在一旁看着杨小涛看书。

  夜色阑珊,杨小涛翻阅着第一本书,这本记载了《周记》《秦记》和《汉记》三个朝代的事件。

  从第一篇开始看起,杨小涛就像入了迷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也许,这就是读史的魅力。

  一直到了半夜,房间里的灯还在亮着,昏黄的煤油灯下,杨小涛感觉不到一点疲惫,反而有种精神奕奕。

  每一篇文章读完,都给他一些启示,一些所得,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