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叨叨看书 > 历史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488章.民乱将近.
上百姓,所以百姓们还是没有渠道购买米粮与医药,那些受到火灾与锦衣卫镇压波及的百姓们,也同样是申冤无门。

    这般情况下,百姓们的怨气也越来越大。

    于是,就发生了百姓们半路拦下霍正源的坐轿、纷纷哭诉申冤的事情。

    霍正源乘轿赶往应天府衙门的一路上,就已经看到了许多乱象,好几条街道受到火势波及、许多房子被烧成了残垣断壁,处处可以听到百姓们的哭喊叫骂,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些百姓正在搬运亲人尸体。

    人心惶惶!群情激愤!民意有变!

    霍正源估计,今天不仅是自己遇到了百姓们拦路申冤的事情,南京城内的各位大人物在外行动之际,也一定皆是会遇到了相同状况。

    但霍正源出身于家境殷实的书香世家,踏入仕途之后也一直是平步青云,向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一向是只会关注朝廷大事,虽然亲眼见到了百姓们的悲惨状况,,却还是难以与普通百姓们共情。

    面对百姓们的拦路申冤之际,霍正源只觉得心中不耐烦,他现在急着处理三方联审之事,哪里还有闲心处理百姓们的喊冤诉苦?

    你们这些老百姓只是挨饿无粮、生病没药、家业焚毁、亲人死伤罢了,但我可是忙着处理朝廷大事啊!

    相较于储君更替、朝局变动这种朝廷大事,你们百姓承受了一点委屈又算什么?为何这种关键时候还要不识大体的给自己添乱?

    但霍正源也知道,目前局势下官府威望已经摇摇欲坠,百姓们也是群情激愤、正值爆发边缘,所以他这个时候也不能怠慢百姓们的申冤诉苦,否则一旦是激怒了百姓,一场民乱就是必然之事,南京局势也将彻底糜烂不可收拾。

    于是,霍正源当即是走出坐轿,向百姓们大声喊话,装模作样的询问了各种事情,也假惺惺的表达了愤慨与怜悯。

    最后,霍正源则是向百姓们承诺,自己一定会敦促南京官府尽快解除戒严令、协助南京城内的各家店铺尽快开业,至于百姓们昨夜因为火情以及锦衣卫镇压所蒙受的损失与死伤,也一定会严惩相关人等,还会强烈建议朝廷补偿救济。

    总而言之,为了尽快平息百姓们的怨气、让百姓们不再阻拦道路,霍正源可谓是有求必应,漂亮话说了好几箩筐。

    好话说尽之后,霍正源总算是暂时安抚了这些拦路喊冤的南京百姓,可以再次乘轿赶路了。

    然而,待坐轿穿过了拦路百姓之后,霍正源又临时改变了目的地,不再前往应天府衙门,反而是要求轿夫们调头前往东园。

    霍正源原本是想要尽快赶往应天府衙门的,因为那些落网被捕的“嘲风”死士现在就关押于应天府大牢之中。

    但遇见了百姓们的拦路申冤之后,霍正源就知道自己不能再去应天府衙门了。

    自己只是赶路之际坐轿稍稍高调一些,都会遭遇百姓们的强行拦路、喊冤诉苦,那应天府衙门的目前情况就必然是更加紧张,现在一定是聚集着大量百姓、把整個应天府衙层层围堵。

    虽然在霍正源眼里,应天府衙门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衙门,根本没有资格影响南京局势,但在寻常百姓眼中,应天府衙门才是南京城的管事衙门,应天府尹蒋庆就是他们的父母官,所以民怨沸腾之际,也一定会率先寻找应天府衙门讨要说法。

    这般情况下,霍正源继续前往应天府衙门,自然不是一个好选择,极有可能再次遇到激愤百姓的拦路申冤,说不定在他进入应天府衙门之前,就已经让百姓们层层包围、寸步难行。

    *

    坐在轿子之中,想到应天府衙相关官员现在的焦头烂额,霍正源不由是心生怜悯、喃喃自语道:“应天府尹蒋庆,也算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南京局势的恶化其实也与他毫无关系……但可惜,既然他坐在这个位置上,烂摊子就必须由他收拾,黑锅也只能由他来背……官场之中,总是会有这种无妄之灾,让我也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随后,霍正源轻轻摇头,不再多想蒋庆的悲惨境遇,而是开始思索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

    “我当初提议把那些落网被捕的死士关押于应天府大牢,是因为应天府衙门的立场不偏不倚、相对中立,锦衣卫与南京守军皆是可以勉强接受……

    但我当时忽略了民心变化,没想到百姓们经过昨晚的一系列变故之后,反应这般强烈,应天府衙门现在大概率已经让百姓们层层围堵了,可谓是自顾不暇,再把那些死士交给应天府衙门收押就不合适了,否则就要严重拖延后续的审问进度!

    然而,除了应天府衙之外,又应该把那些落网被捕的死士收押于何处?南京刑部有牢房,但目前正值朝廷中枢收权南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