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观点,爱民。并以此来警示当时和后世的统治者,不要只顾自己享乐而忽视天下百姓,否则必然重蹈覆辙。

  《阿房宫赋》紧扣“秦之亡”的主题,阐发“戒除骄奢勤政爱民”之思想,乃是不可多得的赋体散文,在后世的评价中甚至超过汉代辞赋四大家之作。

  就在《阿房宫赋》成文几十年后,大唐轰然倒塌。

  在方运写完前三段的时候,纸张悄然浮起,纸悬于空,形成一种异象。

  在方运写完最后一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点睛之笔后,一个珠圆玉润的声音开始诵读《阿房宫赋》,形成第二种异象,声传万里。

  万里之内的所有人放下手中的事,静静地聆听,哪怕是那些不识字的人,也恭恭敬敬地对待。

  左相柳山原本坐于书房,与对面的计知白一同读书,静等月树神罚的结果。

  但是,在《阿房宫赋》声传万里后,柳山轻叹一声,缓缓起身。

  柳山终究是一位读书人。

  计知白也急忙跟着起立,虽然他心中有一万个不愿,却明白自己必须要站起来。

  “又是一篇传天下。”计知白小声嘀咕。

  柳山缓缓道:“不愧是方镇国,已然看出世家之患。即使外有妖蛮,世家多年的积弊依然难以改正,虽然离穷奢极欲尚有差距,但可说挥霍无度。此文明指秦朝,实指少数世家。”

  计知白心道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蒙家,蒙家在前些年横征暴敛,抢夺各家宝物,可现如今却被迫交出所有赃物,势力龟缩。至于其他世家虽不如蒙家过分,也有许多子弟顽劣骄奢却无人可制。

  计知白道:“他说是‘爱民’,也是警告世家要爱惜寒门子弟,恐怕,也有抱怨众圣世家没有全力救他之意。”

  “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此篇遗憾是有,感慨是有,甚至还有讥讽,但绝无抱怨。”

  “恩师说的是。”

  突然,天空传来纷纷叹息声,少数叹息中竟然带着哭音。

  “不好!”柳山面色大变,伸手从含湖贝中拿出一篇金光灿灿的大儒真文,急忙注入才气,就见大儒真文的金光笼罩整间屋子。

  计知白面色惨白,吃惊地道:“恩……恩师,这可是传说中的异象‘万民哀叹’?”

  柳山沉着脸点点头,却是说不出话来。

  “那……”计知白不敢说下去了,紧张地竖起耳朵。

  原府,刑部左侍郎原肃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忧心忡忡,今日他已经被圈禁,监察院和刑部正在联手彻查,一旦有了结果,就会让他上公堂。

  “早知如此,我就不该把方运送入虎囚狱!哪怕送入普通的监狱,也决不会到这种地步!可惜……咦?《阿房宫赋》?传天下之异象?除了方运,别人绝无可能作出。”

  原肃静静地听着,越听越惋惜,直到万民哀叹的声音响起。

  “完了……”原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本能地调动官印文宝和文胆之力等所有力量来保护自己,但是,一声声叹息却穿过他所有的防护力量,进入他的耳朵,进入他的文宫,进入他的魂魄。

  “唉……你为何投靠左相与宗家,卖景求荣?”

  “唉……你为何把我屈打成招?”

  “唉……你为何……”

  一声声叹息带着质问,犹如一把把利剑直刺原肃的心脏。

  万民哀叹,就是亿万民众指着原肃的脊梁骨喝骂!

  “我错了!方运,我错了!求你宽恕我!我认罪!不要再叹息了……”原肃突然以舌绽春雷大声吼叫。

  原肃乃是翰林,全力使用舌绽春雷能声传千里。

  京城附近千里内所有人都听到原肃的惨叫。

  接着,一声清脆如瓷器摔碎的声音响起。

  书房中,原肃的文胆发出一声脆响,接着头颅砰地一声炸开。

  翰林碎文胆,声传三千里。

  不仅原府书房,学宫外,内阁中,各传出一声翰林文胆破碎声。

  啪……

  啪……

  短短几息的时间,共有三声文胆爆碎的声音出现,声传三千里。

  左相一党折损三员翰林。

  随后,十九道进士文胆碎裂声与五十三道举人文胆碎裂声响起。

  这些人无一例外,或是左相一党,或是康王一党,或是潜伏在景国的他国奸细。

  文胆碎裂者如此多,文胆受损或蒙尘者更多。

  左相府中,计知白咬牙切齿骂道:“方运这个大祸害!临死还拖人下水!”

  柳山缓缓坐回椅子上,心中一片茫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