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第413章 埋骨观澜,情之所愿(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想法很好,值得一试,但却不是时候。”

  范仲淹的话让唐奕心中一紧,气势也自然弱了下来。

  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在邓州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疯小子了,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即使想不周全,范仲淹一点,他也就都明白了。

  确实,不是时候。

  一来,汝南王之事刚刚平息,唐奕虽然抽身而出,但此时却也是最为敏感之时。若这个时候再起事端,很难不让朝臣有些别的想法。

  所以,不管是唐奕,还是赵祯,这段时期最好的选择就是伏蛰,尽量别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以免惹来众怒。

  二来,也就是柳师父所说——唐奕管的太多了。

  现在的唐奕依旧是个白衣秀士,但是,且看这几年大宋的政、经之务,朝争、储位之事,等等,几乎都有唐奕的影子,这很难不让朝臣把他和“权臣”这个词联系到一起。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个好词儿。

  更何况,唐奕现在只是白身就能这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是等他羽翼丰满,入朝为官,那还了得?

  若是在这个时候,唐奕再把手伸到军队?

  可想而知,不光武人之中会有阻拦,连文人都不可能任其做大。

  “将门,那是大郎的根基,也是观澜商合的根本所在。”范仲淹看着唐奕,语重心长地道。“即使军制改革刻不容缓,但是,此时天时、地利、人合,都不在大郎这边,就更不能动这个根基了。”

  “......”唐奕一阵无语。

  “那怎么办?老师也是知道的,小子志在燕云,没有燕云,一切都是枉然。可就现在军中的情况,拿的回来吗?就算拿回来了,守得住吗?”

  “要耐得住寂寞。”范仲淹缓声道。“这不是你急就办得来的,等吧!”

  “等机会!”

  ......

  “唉!”唐奕长叹一声。

  或许,真的是他太心急了吧?

  柳七公见唐奕唉声叹气的样子,不由想换个话头。

  “正好大郎来了,我们几个老家伙正有事要求你。”

  唐奕一愣,“师父有事,吩咐就是,还什么求不求的?”

  柳永看了范仲淹一眼。

  “我与你范师父、杜师父正在商量,看大郎能不能在望河坡边儿上,给我们找块清爽的地方?”

  “师父要做什么用?”

  柳永一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做什么用?入土为安呗。”

  “......”唐奕愣住了。

  倒不是柳七公谈起自己的入葬之所让他伤怀,而是.——

  落叶归根。

  别说是柳七公这样的大儒,就算是平民百姓,也讲究个死后入祖。不管是柳七公,还是范仲淹、杜衍,离世之后,都是要入祖宗坟茔的。

  可是,听七公的意思,他是想葬在回山了。

  柳永看出唐奕在想什么,悠然一叹,满目憧憬地看向窗外。

  “实在是舍不得你们啊!”

  “老夫要是再有几年薄命,一定要亲眼看着你们东华门外,金榜得名。然而,时不赋我,老夫等不到了。”

  “我们几个老伙儿一商量,干脆也别回祖了,观澜早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了。”

  “只求在观澜寻一处景致怡然之所,长眠于此,看着你们一代一代的儒生来了又走。想来,也是足以告慰终生了吧?”

  唐奕眼泪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行!”

  猛的一咬牙,“师父放心,我去办!”

  柳永欣慰一笑,“那最好快些,趁着老夫还能动,临走之前,先去把好地方占了。”

  “哈哈......”杜衍飒然一笑。“你这老家伙,心眼儿倒多,老夫不与你争便是!”

  言语之中,尽是对生命的感悟与洒脱!

  ......

  出了柳永的住所,唐奕叫来一个仆役,“去把我马大哥叫来。”

  仆役领了命,街市那边去寻马大伟。

  不一会儿,马大伟到了。

  “大郎,何事?”

  “大哥进趟城,去把开封最好的石匠给我找来。”

  马大伟一愣,就找个石匠,怎么还让他亲自跑一趟?

  不过,看唐奕的样子,应该是很重要的事儿,“行!那我这就去。”

  “回来。”唐奕又叫住马大伟。

  “算了,你还是去找一趟文扒皮吧,让他从工部给调几个御用的石匠。”

  “行。”

  ......

  回到小楼,君欣卓已经回来了,却不见萧巧哥的身影,应该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