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陛下。”
“那么,”拿破仑三世眼睛发光了,“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意味着,这种武器,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发射出三百发子弹?”
“您说的完全正确,陛下!”
拿破仑三世不由自主的发出了轻微的惊叹声。
“陛下,”利飞上校继续说道,“您看,武器的尾部,有一个手柄——击发机构即由这个手柄驱动,只要顺时针转动手柄一周,钢板上的二十五发子弹,就全部击发射出!”
顿了顿,“射速取决于转动手柄的速度——这完全由射手自己控制,他可以一秒钟之内,就转动手柄一周;也可以放慢速度,让每根枪管以任意速度依次击发。”
“好,好!”
拿破仑三世一边搓着手,一边连连点头。
顿了顿,“这种武器叫什么名字呢?——你替它起了名字了吗?”
“是的,陛下,”利飞上校说道,“我称之为‘葡萄弹发射器’。”
“‘葡萄弹发射器’?”拿破仑三世笑道,“这个名字有趣!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呢?”
“陛下,”利飞上校说道,“您晓得的,最近十几年来,葡萄弹在战争中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都用葡萄弹给敌人的步兵造成了重大的杀伤,如今,发射葡萄弹,已经成为防守方的炮兵近距离打击进攻方的步兵的标准程序了。”
“不错。”
“不过,”利飞说道,“葡萄弹有其重大缺点——第一,火炮射手无法准确控制炮弹的落点;第二,弹体爆开来之后,葡萄弹的抛射范围过大。我研究过,如果一发炮弹中含有五十枚铁弹,由于炮弹落点过于分散,其杀伤效果仅相当于十五到二十枚铁弹,至少有三十枚铁弹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顿了顿,“如果能够采用密集而精确的射击方式,那么,使用同样数量的葡萄弹情况下,火炮的杀伤力,就会大大增强!”
“我明白了!”拿破仑三世说道,“这种武器——‘葡萄弹发射器’,就相当于把‘母弹’内的‘子弹’,聚拢到一起,从而达到密集而精确的射击效果?”
“陛下睿见!”利飞说道,“这种武器发射的,自然不是葡萄弹,不过,我想强调‘密集而精确’这个概念,就借用了‘葡萄弹’这个说法,因此,称其为‘葡萄弹发生器’。”
顿了顿,“当然,如果觉得不合适,就请陛下另行赐名。”
“不!”拿破仑三世摆了摆手,“上校,就叫‘葡萄弹发射器’好了!你应该拥有这种神奇的武器的命名权!——而且,这个名字,确实叫人印象深刻!”
“谢陛下!”
利飞俯一俯身,感激的说道。
顿了顿,“不过,陛下,必须说明的是,我不能算是这种武器的发明者,我只是替它做了必要的改造——”
“哦?”
“这种武器的最早的发明者,”利飞上校说道,“是比利时的法肯姆普斯上校——当然,他的‘葡萄弹发射器’,还比较简单、粗糙。后来,法肯姆普斯上校把样枪和设计图提供给了著名的工程师和军械设计师约瑟夫蒙蒂格尼,经过蒙蒂格尼先生的改进,这种武器,才算基本定型。”
拿破仑三世沉吟了一下,“这个‘葡萄弹发射器’,量产过吗?”
“谈不上量产,”利飞上校说道,“蒙蒂格尼制造了少量的‘葡萄弹发射器’给比利时军队试用——主要用作要塞防御。”
顿了顿,“蒙蒂格尼的产品,一直没有得到实战的机会,也就没有引起比利时军方的进一步的重视,他一直没有获得后续的订单,失望之下,就将‘葡萄弹发射器’的专利,以一个很合适的价格,让给了我。”
“很合适的价格”就是“很低的价格”的意思。
拿破仑三世微微冷笑,“比利时人真正是鼠目寸光!不过——正好!”
“是!”利飞上校说道,“我庆幸自己身为法国军人,有陛下慧眼识珠!”
顿了顿,“我接手之后,发现蒙蒂格尼的‘葡萄弹发射器’,有它的严重的缺陷——主要是枪管太多,太累赘了,乃致影响了击发的效率和精度。”
“蒙蒂格尼的‘葡萄弹发射器’,由三十七根枪管组成,按每分钟十二次齐射计,一分钟可以发射四百四十四发子弹。”
“不过,这只是理论射速,实际上,因为枪管太多,手柄转动的过程中,击针很难对每一发子弹都准确击发,总有‘漏网之鱼’——事实上,大多数情形下,手柄转动一圈之后,三十七发子弹中,总有几发留了下来。”
“除此之外,过多的枪管,还会时不时造成卡壳。”
“经过反复试验,我发现,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