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脸儿变得……炉火纯青啊。
在慈禧看来,“这些事儿”,慈安当然是百分百赞成的――如果荣安亲政,太后“撤帘”,那就是两个太后一起“撤帘”,我“西边儿”下台,你“东边儿”也得下台,现在,我摆平了关卓凡,维持了“垂帘”的格局,你得以继续留在台上,你可是沾了我的大光啦,怎么可以不“力赞其成”?
啜了口茶,慈禧闲闲的问道:“我想起个事儿来――丽妹妹的名号,你们……拟好了吗?”
关卓凡微微一怔,说道:“回太后,还没有――嗣皇帝一事,尚未最后定局,自然谈不上嗣皇帝本生母的徽号。”
“嗯,也是。不过,丽妹妹的名号,你们可得好好儿用点儿心思,想个好的出来。”
“是。”
您干嘛对新晋皇太后的“名号”如此上心涅……
“本来,皇帝的本生母,”慈禧沉吟说道,“应该称‘圣母皇太后’的,我……”
哦,我明白了。
说到这儿,慈禧不大自然的笑了一笑,“我就换一个名号,将‘圣母皇太后’让了给她,也是应该的……”
关卓凡赶忙说道:“太后何出此言?太后‘圣母皇太后’之尊号,永世不易!”
顿了一顿,“臣以为,丽贵太妃进位皇太后,徽号之中,该有一个‘丽’字。”
这下子,您该放心了吧。
慈禧眼睛一亮,点头说道:“好!丽妹妹是大美人儿,这个‘丽’字,原该留下来的!”
呃……
“‘丽’――当然是第二个字儿,”慈禧兴致勃勃,“第一个字儿嘛……‘端’,你看好不好?‘端丽’、‘端丽’――又端庄、又美丽!”
“这……”
“我就随便一说,”慈禧笑道,“你听听就好,拟名号什么的,那是内阁的事情,我说了不算数――我也不懂。”
关卓凡颇为尴尬,他不能应“是”,不然就是承认慈禧的“我也不懂”了,只好欠了欠身,没有说话。
事实上,丽贵太妃进位皇太后,十有**,将以“慈丽”为徽号。
慈禧对新太后的名号如此上心,关卓凡心里明镜似的,御姐话里话外,其实就一个意思:不要来抢我的“圣母皇太后”啊!
不过,有一点,慈禧并没有留意到:关卓凡说的是“徽号”,不是她说的“名号”,“圣母皇太后”是皇帝本生母专享的“尊号”,但并不是“徽号”,她的“徽号”,是“慈禧皇太后”。
关卓凡越俎代庖,替新太后的徽号,定了一个“丽”字,这只是为了安她的心,事实上,不管新太后的徽号是什么,“端丽皇太后”也好,“慈丽皇太后”也罢,并不对应她的“圣母皇太后”,而是对应她的“慈禧皇太后”。
就是说,新太后的徽号中,有没有那个“丽”字,和新太后会不会来抢“圣母皇太后”的“尊号”,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新太后用什么名号,并不是关卓凡真正在意的,事实上,他从来没有想过去动慈禧的“圣母皇太后”,甚至,连以之为筹码的念头也没有生过,第一,没有这个必要;第二,真这么做,就太下作了,他已经够下作的了。
他现在想的是,假如真的“承继穆宗毅皇帝时代之格局”,养心殿东暖阁黄幔之后,三位皇太后,一溜儿排开,这个场景,可是够壮观的啊。
关卓凡承认,这个场景,对他来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吸引力。
唉,我真是够恶趣味的。
巧的是,慈禧此刻,脑海中浮现的,也是“三位皇太后,一溜儿排开”的壮观景象,不过,她的着眼点,和关卓凡,大大不同:
今后,“垂帘”的格局,加了丽妃进来――慈禧心中念及丽贵太妃之时,一律默为“丽妃”――原先的“两宫并尊”,变成了“三宫并尊”,自己的位子,更加移到了左边儿,看上去,不但“东边儿”突了出来,变成了真正的“中宫”,帝国的最高权力,握在自己手中的,也由原先的一半儿变成了三分之一。
可是――丽妃懂什么呀!
说起国家大政,只怕她比“东边儿”还要懵懂吧!
而且,丽妃的脾性,不但温柔婉约,屈己从人,也是很有自知之明,国家大事上头,她怎么会、怎么敢同自己挣执?
就是当年文宗的眷宠,由自己转到了丽妃身上,说到底,也是自己“作”掉了的,不是丽妃“夺”过去的――反正,自己在宫里的眼线不少,可是,不论失宠之前还是失宠之后,从没听说丽妃讲过自己的一句坏话。
所以,即便丽妃加了进来,“三宫并尊”,她对我这个“姐姐”,也必定是……唯唯诺诺,马首是瞻!真-->>